能量效应赋能他人:让人感到受鼓舞、有力量耗能他人:让人感到被消耗、压抑、自卑
长期结果促进合作、信任和成长导致分裂、恐惧和僵化
总结一下:
人们之所以会错认,是因为只看到了表象的行为剧场(都显得主动、强硬、有能量),而没有洞察到背后的内心剧本。
一个是源于爱(对生活、对事业、对成长的爱)的积极力量;另一个是源于恐惧(害怕被责怪、害怕显露无能、害怕失去控制)的消极防御。
遗憾的是,在一个缺乏真正健康力量模型的环境中,那种带有破坏性的“伪力量”更容易被看见,并被错误地奉为圭臬。
怎样在社交中快速的识别是真正的生命力还是指责型人格缺陷?
非常好的问题!从理论理解到实际应用,这是关键的一步。在社交中快速识别“真正生命力”和“指责型人格”,需要像侦探一样,透过表面的言语和行为,观察其模式、焦点和给你带来的感受。
以下是一套可操作的、快速的识别指南:
一、核心原则: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果
不要只听TA说了什么,更要看TA怎么说,以及说完之后发生了什么。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快速识别的“三维度”检查法
你可以从三个维度快速观察和判断:
维度一:关注焦点-“我们” vs.“我”或“你(的问题)”
这是最快速的试金石。
·真正生命力(建设性):
·语言标志:频繁使用“我们”,探讨“怎么解决”、“如何能更好”。
·话题指向:专注于事情本身(Task-oriented)。讨论问题是出于对事情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目的是为了推动进展。
·例句感受:“这个项目这里有个漏洞,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补上?”“这个想法很棒,咱们如果能再考虑一下XX因素,就更完美了!”
·指责型人格(破坏性):
·语言标志:频繁使用“你”(指责)、“我”(辩解)、“他们”(抱怨)。
·话题指向:专注于人和责任归属(People-blaming)。讨论问题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这不是我的责任”。
·例句感受:“你这里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要不是他们部门拖后腿,我这部分早就完成了。”“我早就说过了,你们不听!”
维度二:对错误和反馈的反应-“学习” vs.“防御”
这是鉴别的金标准。提出一个中立的建议或观察一个小错误,看TA如何反应。
·真正生命力(弹性与开放):
·反应:欣然接受,或至少愿意认真倾听。会思考建议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谁提出的。
·态度:视错误和反馈为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典型回应:“噢!有道理,我之前没想到这点。”“谢谢你的提醒,我看看怎么调整。”
·指责型人格(脆弱与封闭):
·反应:立即防御。会辩解、否认、找借口,或者将话题转移到批评者身上(“那你呢?你就没犯过错?”)。
·态度:视错误和反馈为对自我的攻击和否定,必须击退。
·典型回应:“这不怪我,是因为XX没告诉我。”“你知道这有多难吗?你说得轻松。”“我这是为了你好,你还不领情。”
维度三:能量场效应-“赋能” vs.“耗能”
这是最直观的身体感受,相信你的直觉。
·与真正生命力的人相处后:
·你的感受:感到被鼓舞、被激励、充满希望。即使讨论的是困难,你也觉得有力量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