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朝会,高笙书心中忽然想到了一事,说:
“各位卿家,如今四海承平,九州晏然,朕想起那十余万将士跟随朕披坚执锐数载,征战柔然,讨伐逆贼,浴血疆场,可谓劳苦功高。而今烽烟既熄,黎民百姓心中思安,田园荒芜等待开垦,父母妻儿终日盼壮士回归。
“故此,朕决意让诸军将士解甲卸胄,并赐田亩山林,归乡耕读农桑,安居闾里,教化子孙,将金戈铁马之勇,化为齐家兴业之力。各位卿家以为如何?”
高笙书此言一出,葛雄飞等一班文臣连连点头称善,他们也都是认为要体恤民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高笙书见无人反对,便准备让秦午术下诏的时候,韩亲王魏笙武突然出列说话了。
高笙书登基之后,册封了一批官员,魏笙武虽不是皇室贵胄,但仍被册封为韩亲王,澄欢等一帮高家皇族的人,心中虽有异议,但念韩国公父子捐躯沙场,曾经的韩国公三子如今成了新君,所以,他们都把不满忍在了肚子里。
而胡翰初、顾全方、王牧天等一帮旅指挥使,则被册封为各地的郡守,在署理地方政务之时,仍然继续领兵。另外,王文涵也接替下狱的刘宇涵,担任了户部尚书一职。
魏笙武道:
“陛下,臣以为让将士们解甲归田,体现了陛下对将士们的仁爱之心,臣一定会把陛下的关爱转达给军中的将士们。不过,恕臣直言,眼下如果急于裁撤军旅,还为时过早。”
“韩亲王此话怎讲,不妨对朕直说。”
“陛下也曾知晓,那后楚国一直对咱们大梁国虎视眈眈,我军与蛮夷交战厮杀之时,他们几次给蛮夷运送粮食,并赠送甲胄,他们分明就是希望我军与蛮夷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乘虚而入。
“陛下在定州起兵讨逆之后,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崖城,威胁京师,可后楚国的石进广竟然派兵对我军进行突袭,以致我军两万多将士当场捐躯。石进广还企图将我军一举歼灭,幸亏我军将士神勇,还有我军顾全方、王牧天等将军率部突袭,终致石进广铩羽而归,逃回了江南。
“臣以为,我军眼下兵强马壮,将帅一心,粮草充足,陛下更是千年不遇的明君,陛下理应将我朝的皇恩浩荡撒播给江南的百姓子民。故此,臣斗胆请命,愿领兵五万,渡江直扑石头城,将我军的旌旗插遍江南,实现陛下一统江山的夙愿。”
啥啥啥,你怎么知道咱要一统江山,嗯,咱想起来了,上回咱让你陪咱多喝了几杯,咱曾说过自己什么时候要结束南北划江而治的现状。不过,咱心里还是想着能一统江山是不错的,咱要把自己前世一些先进文明的治国理念灌输下去,让全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也不枉咱曾来大梁国时代走了一遭。
高笙书想到此处,便问:
“韩亲王提出暂缓裁撤军旅,而是要趁势进军江南,一举统一中华版图,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一时面面相觑,虽然许多臣子也是认为一统江山是件大好事,但是,毕竟后楚国如果依仗长江天险强势抗衡,大梁国一时也难以攻克,如果陷入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对作为进攻方的大梁国十分不利。所以,臣子们只是悄悄交头接耳,并不言语。
这时,新任户部尚书王文涵缓步走到高笙书跟前,说:
“陛下,臣以为韩亲王所言极是。昔日《春秋》有云:‘大一统者,天下之常经’,今陛下初登帝位,广施仁政,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天下百姓臣民无不欢腾,唯江南一隅尚处割据,恰似明珠蒙尘。而今江南后楚国皇帝荒淫无道,百姓困于苛政久矣,陛下若举兵南下,则救江南千万百姓于水火,复华夏衣冠之正统,如此功德,当与尧舜同辉。臣愿附议韩亲王。”
“文涵,你话虽不错,但长江天险,你等有无考虑呢?”
魏笙武赶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