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海冰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未来的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那次科考的重要发现及成果就是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成功地尝试了采用‘卫星遥感一无人机航飞一科考船联动’的多学科海冰同步观测,为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数据获取上也特别全面,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科研人员希望从中能够揭示出海冰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未来的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那次的科考队在辽东湾和渤海中央海区设置了两条纵断面、两条观测横断面,重点研究了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大气、海洋对渤海海冰生消过程的热力、动力影响以及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机制。并且还完成了走航观测作业、开阔水域大面观测及采样、加密站点观测和连续站作业等工作,并于当年的2月1日在渤海冰区顺利完成了船一岸海冰协同观测。那一次海冰观测的成功,为深入理解冬季渤海海冰的生消过程及其与渤海生态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从历史上的科考成果来看,冬季渤海科考意义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内海海洋科学具有现实意义,同志们,我们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此次渤海冬季科考任务。大家都有信心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有!沈队长放心吧。”
在场的六十八名科考队员整整干脆利落地大声响亮地回应着潜龙。
潜龙舒心地笑了,说:
“好!会议到此结束,大家都分头准备吧。”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科考前的准备工作之中。实验室里,陈宏志和几名生物学家正在检查采样设备和实验仪器,确保所需要的器材一切正常运行。程强则带领着地质小组的几个人在仓库里清点着地质探测设备,并指挥操作着智能机器人搬运着沉重的采样工具。
“这次的地质探测任务可能比较艰巨,渤海湾的海底地质结构复杂,我们可能会遇到坚硬的岩石层和表面冻结厚积的沉积物。”
程强一边检查设备,一边对小组队员们说道,
“大家一定要全面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件设备仪器,不能有任何疏忽及遗漏的地方。”
与此同时,负责海洋物理和化学参数测量的科考小组队员们也在井然有序地忙碌准备着。他们检查着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确保在海上能够准确地收集到各种数据。海洋气象小组则在研究近期的天气预报,为科考船的航行提供安全保障。…
一月二十二号早上七点,冬旭煦煦,浅云凝空,寒风阵阵,阳光穿透云隙,洒下了明烁的光芒,瞬间洒脱地映彩着天地与大海之间,浮光万千丽影漾漾,海鸟啁啾纷飞,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一号基地码上笼罩在一片冬晨灿彩的美景之中。
渤海冬季海冰监测及海上综合科考队已经在基地一号港口集结着,准备登上“东方红六号”科考船。冬季的港口上,寒风凛冽,但冽冽寒意丝毫没有影响到科考队员们高涨激昂的科考热情,大家列队井然有序地登上了现代化的AⅠ智能化“东方红六号”科考船。
潜龙站在“东方红六号”科考船头的甲板上,他望着队员们开始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殷殷期待和深深的责任感。他深知,这次科考不仅仅只是一次冬季海上科学探索,更是对团队凝聚力和专业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沈老师,一切准备就绪了,可以启航了吗?”
李旭扬从船舱里跑过来,向潜龙汇报着。
潜龙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眺望着远方浩瀚无垠的大海,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神情,说道:
“可以了,我们出发吧!”
老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