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系统更像是温水煮青蛙的淘汰制,那么其他的系统是像什么样的制度呢?有些人是利用情感进行男女情感关系进行收割,那还有其他类哪些收割方式?
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非常深刻,直指现代社会中不同体系运行的核心逻辑。基于您之前的洞察,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延伸和剖析:
一、其他系统是像什么样的制度?
如果将基础教育系统比作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隐性淘汰制,那么其他系统则遵循着截然不同、甚至更为残酷的逻辑:
1.游乐园/商业世界:市场选择制
·核心逻辑:优胜劣汰,利润至上。这是一个完全由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体系。你的产品/服务是否有趣、有吸引力,直接决定了你的生存。它极度追求创新、体验和效率。
·像什么:像一个开放战场或竞技场。在这里,参与者必须不断奔跑、改进、迎合需求,否则会立刻被市场“击杀”(淘汰出局)。它的规则相对透明:你能创造价值,你就能存活。
2.大学/高等教育:精英筛选与投资制
·核心逻辑:投资与回报的预演。大学是一个分流系统,它将通过了基础淘汰的学生,进一步划分为不同专业和阶层的预备精英。学生支付高昂费用(投资),换取知识、文凭和人脉(资本),以期在未来获得更高回报。
·像什么:像一个高级精加工工厂和社交俱乐部的混合体。它不再进行普遍性培养,而是为现有的社会金字塔筛选和锻造塔尖部分。同时,它也是一个“信用认证机构”,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标有“合格”印章的产品。
3.职场/公司体系:锦标赛制与薪俸制
·核心逻辑:层级爬升与价值交换。大部分公司实行的是混合制度。
·对于底层员工:更像是薪俸制。你付出时间完成指定任务,换取固定薪水,如同古代官吏领取俸禄,强调稳定和执行,但上升空间有限。
·对于中高层:则是残酷的锦标赛制。晋升就像比赛,只有少数获胜者能获得巨额奖励(职位、期权)。这促使员工内部竞争,而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失败者可能永远停留原位,甚至被新人替代。
4.社交媒体/互联网平台:注意力农场制
·核心逻辑:收割用户时间和注意力,并打包卖给广告商。你免费使用平台,代价是你成为了平台“圈养”的产物,你的每一次点击、停留、点赞和愤怒,都被数据化,然后被精准地“收割”和变现。
·像什么:像一个超大型数字农场。用户是其中生产的“作物”(注意力、数据),平台是农场主,广告商是采购商。算法则是自动化的“灌溉和喂养系统”,不断调整内容让你停留更久,长得更肥(产生更多数据)。
二、除了情感收割,还有哪些收割方式?
“收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权力或资本的不对称,设计一套规则,让一方在不知不觉或无力反抗的情况下,持续让渡自己的价值(金钱、时间、劳动、情绪)。除了情感收割,常见的还有:
1.经济与金融收割
·方式:庞氏骗局、P2P暴雷、加密货币“杀猪盘”、股市内幕交易、消费贷与信用卡陷阱。
·逻辑:利用人们对财富增值的渴望和对金融知识的匮乏,编织暴富梦魇。收割者站在信息链的顶端,提前布局,鼓动泡沫,最终抽身离去,留下普通人承担所有损失。
2.认知与信息收割
·方式:知识付费陷阱(贩卖焦虑而非真知)、标题党与虚假新闻、成功学培训、伪科学产品(如某些保健品)。
·逻辑:利用人们对提升自我、寻求确定性和健康长寿的焦虑。通过制造信息茧房和焦虑感,让你心甘情愿地为无效甚至有害的“解决方案”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