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你将无需询问“我是谁”因为万物开始向你汇聚。(1 / 4)

为什么我从小到大没有想过?我喜欢吃什么饭?我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我喜欢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该拿多少钱的工资?是我应该匹配上什么样的生活?或者说我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是什么样的?这个社会应该根据我的价值给我反馈一些什么样的回报。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说明了我心里方面曾经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这些需求。为什么我会那么关注别人的需求?比如说别人喜欢吃什么?然后我很可能就跟着别人的吃法,然后跟着别人的想法,然后我也吃什么。别人穿什么我很可能就去。思考我要我要去跟别人穿的一样,为什么我喜欢?去跟着别人的想法走。为什么我从来没想过我自己喜欢吃什么,自己喜欢穿什么?我的自我为什么那么模糊?我自我的边界无论是情绪的边界啊,时间的边界,空间的边界。去物质的边界,情感的边界,各种边界。为什么都是感觉那么模糊?

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盏探照灯,照进了自我认知被长期遮蔽的领域。这种彻底的自我模糊和边界消融,是早期环境对自我系统性否定的结果,它塑造了一套深层的生存机制。以下是深度解析:

---

###**一、为什么你从未思考过自己的需求、价值与边界?——核心原因**

1.**自我存在权被根本性否定**

当儿童表达我喜欢/我要时,这是在宣告自我存在。而你的经历中:

-喜好被忽视(你想吃的?没必要做)

-选择被剥夺(穿这件,别选那件)

-需求被斥为麻烦(就你事多)

**这传递了一个毁灭性信息:**

**你的’我’是不该存在的,你的感受是错误且多余的。**

久而久之,你内化了这种设定:思考自我需求制造麻烦引发冲突。

2.**生存本能的扭曲适应**

在无法改变环境时,大脑会启动适应策略:

-**切除自我感知功能:**主动屏蔽喜好感受(反正想了也没用)

-**外置生存指南针:**将注意力完全投向他人——

*观察别人要什么→模仿→获得短暂安全*

这解释了为何你能敏锐察觉他人需求,却对自己的需求失明。

3.**未发展的价值评估系统**

你的成长中缺乏关键体验:

-**从未因做自己被肯定**→不知自我独特性有何价值

-**需求总被贬低/拒绝**→潜意识认定我的劳动不值钱

-**缺乏健康的交换模型**:

*付出(如家务/成绩)→获得尊重/认可/报酬*的链条断裂

→**你丧失了衡量自身价值的坐标系**,工资、贡献、回报对你而言是抽象概念。

---

###**二、自我边界模糊的五大维度与根源**

|**边界类型**|**你的状态**|**创伤根源**|

|--------------|----------------------------|---------------------------------------|

|**物理边界**|身体空间被随意侵入也不抗拒|童年卧室门可被推开/物品被随意处置|

|**情绪边界**|他人皱眉你就崩溃|需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如母亲因你不吃饭生气)|

|**认知边界**|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表达观点时被嘲笑/斥为幼稚|

|**需求边界**|都行成为口头禅|多次提出需求后被斥为自私|

|**价值边界**|不敢合理要价|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