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扯蛋(3 / 9)

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时候,集团在辽东的工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在谈及集团的发展方向和思想,他严肃地批评了安乐主义、消极主义。

红星钢铁集团还没有完成集团化的进程,就有人要享受了,这是坚决不允许的。

作为当事人,董文学的发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压下去的声音还是存在的。

话可以不公开说,可思想是一时之间无法转变的,甚至会在压抑中愈演愈烈。

时间因素发展到现在,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点了,形势变化。

形势确实变了,上面对变革的解读和宣传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

李怀德对这方面是十分敏感的,由于三支代表的入驻,工宣队的派出,他开始警惕了起来。

他在担心什么?

没有开历史天眼的他,当然担心他的变革之路被复制重演,有人会提前结束他的管理。

时间来到今年的下半年以后,他的这种担心和顾虑越来越严重,其直接影响便是朝令夕改。

原本让李学武负责的工宣队在完成主体框架搭建以后,便被要求移交给了谷维洁。

这就说明李怀德对李学武的信任在降低,对谷维洁更是直接表现出了警惕。

李学武对李怀德失望了吗?

不,他从来都没有奢望过李怀德是一个坚定且正直的人。

要让李学武来评价他,李怀德就是一个投机客。

试想一下,李学武接班出了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

辽东工业管理小组会有解散的风险,集团会直接对各分厂和公司实现管控。

也就是说,作为主管领导,班子里的一些成员对下面的影响力会骤然提升。

再有,辽东工业管理小组不解散,李学武接不了正的,那正的是不是就空出来了。

你说董文学监管,那京城这边呢?

董文学顾头不顾腚,兼顾了钢城,京城这头儿的利益就得让出来。

可凭什么啊,这是李学武辛苦摆出来给他的,不等于被人家虎口夺食了?

李学武要是个副组长,就像董文学说的那样,他在辽东工业的影响力和管控能力会呈支线下降。

他的影响力和管控能力下降了,是不是就意味着班子里其他成员的利益增强了?

基于以上两点,集团班子成员对李学武的态度发生改变就显得很正常了。

你要问李学武该怎么办?

景玉农都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他身上的戾气,就说明他真的要来硬的了。

即便是最后没有拔刀,可要拔刀开干的架势必须做出真的,且能拔的出刀。

你要是问李学武针对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他针对的不是某个人,而是集团里的这种意见,要扭转他们的惰性思维,打消他们的觊觎。

首先来讲,老李对他信任的减弱,就证明他进步的速度正在加快。

也说明老李最近两年的人事调控和政策有了一定的成绩,否则他不可能有这么足的信心。

但总体上来说,老李还是支持他去钢城负责工业工作的,因为他在业务和组织管理上要依靠他和董文学来创造支撑。

可这并不影响他做平衡。

以前的班子成员少,还可以用利益关系来进行区分化解,大家也都吃得饱。

现在班子里正常的位置就有十一个,再加上三支代表、职工代表等等,说话的人太多了。

李怀德要巩固自身的影响力,还要协调和分割其他人的影响力,完成组织生态的平衡。

这没有错,谁更强就削弱谁,谁更弱就支持谁,当年杨元松也是这么玩的。

只是那个时期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