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千万不能真砸手里。(2 / 3)

嘉年华的开销,还没秭小伟这一句话来得多!

这就是资本的威力。

秭小伟反正笑不笑都被掩藏在黑色的立体口罩下:“退一万步说,就算买,这也肯定打乱了对方节奏,从冀北出发前我搜索的信息是要么中东财团,要么花旗财团,出资十亿美金还仅仅只能参与都不控股,伱说我们这一句话,会不会让他们平添信心,觉得自己货好不愁卖?”

老江湖拍肩膀的手都凝固了。

他本质上其实不狡诈。

因为过早的踏入大佬地位,起步高,干的都是制造业的踏实活儿。

这一刻居然有种社会这么险恶的错愕感:“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

高合今年不行的传言是甚嚣尘上,愈传愈烈,虽然企业本身傲娇的不怎么回应。

可行业内又不是傻子。

其实所有人都纳闷这家企业有什么底气这么瞎搞。

车是好车,明摆着耗费巨资才能设计制造出来的好东西,卖五六十万也是物有所值。

但全国就几个4S销售中心,两三年了,每个月卖几百辆,偶尔过千。

虽然敢号称是五十万以上的销售王者,那是跟奔驰S,宝马7系这种价位比数据,当然好点也不多。

这生产线、销售体系、还有巨大的研发投入撑不住啊。

奔驰宝马高端只卖几百辆,是因为有56E,34C这种中低端月卖几千、几万辆带来的底气。

人家还有全球市场,多年生产、营销、研发系统的分摊。

这种新势力不尽快盈利根本就是巨坑。

老常终于低声:“我当然也有消息,他们主要就三个点,沪海总部,苏北生产,齐鲁注册,齐鲁那边的工业园区还承担了部分白车身生产,到现在员工也就五百多人,生产线还是租用的平京厂产能。”

这就说得通了,长江汽车现在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就是试车场那个二期厂,然后齐鲁有片巨大的三期厂,集团所处的市区老厂一期那点生产量根本不算量。

当然对齐鲁大地上的各种同行生产规模了若指掌。

怪不得会突然提出收购高和呢。

秭小伟也忍不住啊?

他现在已经算是半个造车行家,白车身就是指做完了前两个步骤,钣金冲压,然后焊装成型。

空金属壳子居然要从鲁东拉到几百公里外做后两道工序,这活儿可真不咋地。

对比下自家正在建设的超级脉动工厂就看得出来,老常恨不得把所有工序都拉成一条物理上的直线,最大程度的保证生产线不受任何影响。

连地质条件能不能保证恒温恒震,都在他的生产质量考虑中。

这边就简直只能算是凑合。

各种品牌介绍上面声名显赫的各种头面人物、设计研发团队,最后落实到生产装配这跟车主最息息相关的环节,却如此凑合。

哪怕在秭小伟的认知里,这世界到处都是草台班子。

也没想到定律依旧,真的是个大笑话。

而且五百多员工……如果里面还要去掉部分管理人员,这生产规模也是小得惊人。

江州超级脉动工厂投产以后,据说是两万工人左右,如果按照秭小伟建议设想的六小时四班制,人数还要多。

很多汽车工厂是12小时两班制。

三五百人规模,只能生产个寂寞啊。

怪不得老常只估摸不超过两百亿的价值。

秭小伟这故意帮对方抬了下,简直就是毒计。

让其他想来收购或者入股的资本,都会面对个信心满满,胃口更大的对手。

这不就算是三言两语间就破掉了对方可能跟别人合作的计划节奏?

秭小伟只给老丈人笑谈这是足坛常见伎俩,有些足坛豪门喜欢动